各類高科技電子產品給人類帶來便捷的同時,也產生了大量電子垃圾.近日,本報聯合搜狐健康頻道調查顯示,八成家庭目前有待處理的 舊家電.而電子垃圾一旦處理不當,可能威脅環境和健康.如何讓這些"退役老兵"安全"轉業",成了令人困惑的問題.
參與調查的1511人中,75.12%的人處理過舊家電,23.04%的人"想處理,但不知道該怎么處理".在處理方法上,人們的選擇則千差萬別.當被問到"如何處理小型舊家電(如吸塵器、微波爐等)"時,28.65%的人選擇賣給收舊家電的小販,16.05%的人因不知如何處理,所以一直放在家里,16.02%的人將其送人,15.48%的人自己出售,13.53%的人"隨生活垃圾一起扔",8.78%的人維修后繼續用.而"等廠家回收"的只占1.3%.在大型家電(如電視機、洗衣機等)處理上,人們選擇則依次為:賣給小販(30.11%)、因不知如何處理而放著不用(21.31%)、送人(18.86%)、找人維修后接著用(14.03%)、隨生活垃圾一起扔(3.71%)及"等廠家回收"(3.71%).
對此,北京環境科學學會副會長董金獅表示,老百姓處理舊家電的方法大多不科學."如相當一部分人將舊家電賣給小販.而一些小商販回收后,有的會將其拆解―――將有用的金屬拿去賣錢,一些邊角料則燒掉或扔到水溝中."而一旦拆解不當,會導致其中的放射性和重金屬元素等泄漏,嚴重污染環境.此前,某機構對一電子垃圾回收點附近的20名處于哺乳期的年輕婦女進行研究發現,不少人分泌的乳汁中二惡英等致癌物濃度很高.但調查中,55.56%的人根本不知道舊家電處理不當的隱患,17.22%的人對此有一定了解,27.25%的人則完全了解.
當問到"當了解這些危害后,是否會重新考慮如何處理舊家電"時,66.62%的人表示,會稍微考慮一下,但之后可能還會照舊處理,31.39%的人稱,會立刻按正確方法處理,1.99%的人則完全不予考慮.董金獅認為,電子垃圾回收不利,首先在于沒有相應政策.其次,大多老百姓意識不到潛在危害.即便意識到了,也很難找到可回收的廠家和機構.因此,董金獅呼吁,一、政府要盡快出臺相應法律法規.據了解,即將頒布的《循環經濟法》將規定,企業有責任統一回收舊家電.二、廠家生產時,不光要考慮到怎么賣,同時要考慮如何回收,多生產可回收、可利用,污染小的家電.三、老百姓不能將充電器、鬧鐘等小電器隨生活垃圾一起扔掉;大中型舊家電則不要在家放太長時間,否則同樣存在放射性金屬泄露等隱患,"但也不能找小商販回收,而應找廠家和相對正規的機構."
各種電器的發明和使用,給人類生產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.但更新換代和淘汰棄用,產生了越來越多的廢舊電器,如果處理不當,會對環境造成極大地污染和破壞,嚴重危害人類健康.